生活-LIFE
华夏教育时报 > 主页 > 滚动 >

在线教育“免费学”真香背后的故事

2020-05-30 12:24 编辑:安安 来源:百度新闻

​此次疫情期间多家教育企业纷纷推出免费公益课程,援建疫区教育建设。但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进来,试图通过免费课来进行获客。从现实情况来说,很多企业推出免费课程并非处于企业自身意愿,而是在铺天盖地的免费课浪潮席卷而来之时,很多家在线教育企业做出的无奈之举。

在线免费课营销的推出本身更应该说是一种“流量入口”,好比每次去屈臣氏临走时店员都会送给你的护手霜小样一样,比起免费送给你东西,人家还是更希望你能多多惠顾。教育行业的大量用户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对于第一次进行体验在线教育,或者对于在线教育比较犹豫的客户而言,此类免费课由于没有试错成本。

免费课本身其实并不免费,考虑到师资、场地、架设服务器、后期处理、后期维护等等问题实际上免费课成本远超人们的想象,仅从带宽角度来讲,按30帧计算,使用主流配置手机观看一小时网课需要2G以上流量,而以此速度观看每个学生一周上一节课仅供12800名学生观看教育公司就需要投入约40万人民币的带宽费用,而事实上每个人每周上课却远不止1个小时。对于在线教育企业来说,真的是谁的苦谁知道。

但是免费课也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令普通消费者人对“免费”的这两个字,产生了一种没有缘由的生理抗拒。

“免费”真的有问题吗?

如果免费本身存在问题,那也不会有企业利用“免费”来营销;更不会有消费者对“免费”这两字蠢蠢欲动。“免费”之所以被搞臭,是因为有商家丧失了最基本的“诚信”。

从本质上讲,免费营销的理论依据是经济学——“长尾理论”。著名的二八定律表示:整个商业社会乃至生活往往遵循着2:8的比例,即20%的人口,会掌握80%的财富;20%的商品会创造80%的收益……

长尾理论便是在此基础上的拓展:通过20%的成本实现“免费”进行拉新,再通过后续的产品和服务,实现80%的收益。在这个过程中,商家能获得高性价比的曝光率;而消费者也收获质量上佳的免费体验,为后续的购买意愿做出辅助参考。

(长尾理论示意图)

而坑蒙拐骗型的“免费”往往是有名无实。美其名为免费,实际上却不付出20%的成本提供免费服务,只想坐拥80%的后续收益,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空手套白狼”。

有失败的案例,自然也会有成功的典范。

早期的美团不过是众多团购网站之一,甚至算不上一线水平,但是美团凭借着免费的特性,让商家免费入驻、让用户免费下单,迅速抢占市场。甚至还领先业界地推出了“过期免费退”的商业模式,令消费者没有后顾之忧地下单。

前期的“免费”,令这些企业迅速抢占了市场,后期通过广告、赞助、抽佣等多样的方式实现企业盈利,也是情理之中的商业行为,不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

免费,就是诈骗吗?

疫情当下,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变革,有的是挑战居多,有的是机遇当头。教育机构的情况尤为复杂,属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线下培训偃旗息鼓,各大培训机构纷纷以“停课不停学”的名义推出免费课程。

就此,“免费试学课”正式成为教育行业的锦囊妙计。但企业如何脱颖而出,消费者如何慧眼识珠,仍是挡在企业和消费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衡量在线教育优秀与否的关键便是诚信和体验。诚信不仅包括拉新时,推出有干货的试学课,也包括后续稳定的履行约定,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实现良性的口碑效益。

如果说诚信决定企业走的多远,那用户体验将决定企业走的多快。在线教育行业鱼龙混杂,企业繁多,只有营造出舒适、人性化的用户体验,才能从中脱颖而出。

(教育机构推出的免费学体验课深受欢迎)

 

以兴趣为维度展开,拓展出以美术、设计、书法、国画……为主线的课程,能让更多人在“免费学”的课程中,找寻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而阶梯式的课程难度设置,能让普通消费者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一种类似于“升级打怪”的快感。

这才是一个成熟的在线教育市场该有的样子。在这里,每一个需要充电的年轻人,都可以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放在学习本身,而无需担心受骗。

 

著名律师唐新波近日亦指出,免费不等于诈骗,免费不代表就是滥竽充数的劣质产品。提醒大家应当学会鉴别,合理利用好网络资源,才可以学习到很多技巧与方法,可以获得学习资料,可以收获优质的课程输出,创造更多价值。

 

相关阅读

华夏教育时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华夏教育时报网或华夏教育时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华夏教育时报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华夏教育时报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华夏教育时报网或华夏教育时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kaibfmc.n@vip.sina.com。

新视觉·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