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LIFE
华夏教育时报 > 主页 > 高考 >

“请倒数第一名的家长发言”:妈妈的一番话后,儿子如今被清华录取

2022-05-24 11:36 编辑:admin 来源:华夏教育时报

最近,宁海中学的一个男生被很多媒体评为“励志黑马”。

他叫赵启琛,刚入学时,常常考班里的倒数第一,却在今年的高考中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

最初读高中时,他成绩差,压力大,夜里常常睡不着,喘不过气的他,甚至申请走读,试图片刻的“逃离”。

现在从“差生”变为清华的“高材生”,巨大的身份落差,让很多父母都好奇,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作为“倒数第一名的家长”,她的妈妈在采访中的一句话很有启发性,妈妈说:

“他考砸了,就找我发发牢骚。我就安慰他,给他拥抱。我也没别的办法,就这样一直宽慰一直宽慰,一天天就过去了。”

谈及自己的逆袭之路,赵启琛也感慨:

“坚持的信念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我妈从来不因我的成绩不理想而责骂我。

在我迷茫失落的时候,她总是不断地鼓励我,支持我。”

赵启琛

一个人获得成功从来都不是容易的。

从青铜变为王者,离不开赵启琛夜以继日的努力,也离不开父母的鼓励与支持。

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里写道:

人生来就喜欢被人鼓励,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成长,获得自信,从而变得更优秀。

父母的鼓励,让孩子从中收获了自信,看到了自身的潜力,培养了越挫越勇的勇气。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从来都不吝啬对孩子的鼓励。

“打击式”教育不是教育

大多数父母都有这样一个疑问:

如果表扬、鼓励孩子的话,会不会把孩子夸坏?

因此,大多数父母更加信奉“打击式”教育。

以为口中“每天只让你学习,有什么可累的”,孩子就能珍惜学习的机会。

经常把孩子同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就能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知耻而后勇。

就算考试进步了,也是说“等什么时候考到第一再说吧”,孩子就会戒骄戒躁。

可被打击着长大的孩子,往往没有如父母预想的优秀,反而会生因此而丧失很多机会。

前段时间,媒体曾曝出过一位“啃老十年”的女大学生范金成。

面对媒体,她哭着说自己所有的自信都被母亲打击掉了,根本没有独立做决定、独立面对生活的勇气。

她做的每件事,都会被父母挑出问题,然后被狠狠批评一番:

认真学习做饭,家里父母会挑各种小问题,责骂她做得不好。

爱上了设计,渴望做一名设计师,遭到父母的批评:

“有什么用?学习去。”

就算喜欢上雕刻,也是迎来父母无情的嘲笑:

“喜欢你也干不了。”

不断的贬低与否定,让她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追求,甚至患上了严重的社交恐惧症。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曾说过:

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父母怕孩子骄傲,于是用各种语言打击,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孩子的上进心。

殊不知,你的每一句贬低,都是对孩子幼小心灵的伤害。

“打击式”教育,只是打击,没有教育。

你的“打击”不是激励,而只会让孩子的自信心消失殆尽。

相关阅读

华夏教育时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华夏教育时报网或华夏教育时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华夏教育时报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华夏教育时报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华夏教育时报网或华夏教育时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kaibfmc.n@vip.sina.com。

新视觉·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