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LIFE
华夏教育时报 > 主页 > 新闻 >

李思扬:研精覃思,扬帆远航 | 吾道青年

2021-11-09 11:04 编辑:安安 来源:百度新闻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研究生阶段就是紧要处。当刚入学的踌躇满志,化为日复一日的上课和科研;当初见小院的欣喜雀跃,成为日日相似的风景,在小院中的这批青年,他们还初心如故吗?

答案是:“宗旨既定,自行正轨。”

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家国天下,五道口学子们在专业学习的道路上,踏实前行,日积跬步,躬行不辍。青春正当其时。来“吾道青年”专题,看看小院中的青年们,听听他们在五道口的成长故事。

青年档案

李思扬,五道口金融学院2020级直博生。现任五道口金融学院研究生会生活部负责人、金博20班学习委员,曾任学院研究生会体育部成员。曾获清华大学未来学者奖学金、三井住友银行奖学金、清华大学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清华之友-厦门市“新鹭”英才奖学金(综合二等)等荣誉。

眨眼间银杏又是一片金黄,回想去年刚来小院时,每次自我介绍的台词都是——“思”是思想的思,“扬”是扬帆远航的扬,其中蕴含的是我对自己的期望与激励,即专注研究,深入思考,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在这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博士一年级,我通过专业课程打下理论基础、训练专业思维和培养研究兴趣。“三高”的课程(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让我领略了经济基础理论的美妙,数学和量化分析的课程让我掌握了分析问题的实用工具,专业课程则让我接触到了经济金融领域的前沿。

之前,我习惯于一个人思考,但是五道口的博士课程带给我的最不一样的感觉,思想的碰撞,在分享和讨论之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我逐渐尝试着走出舒适圈,经常拉上朋友一起推理那些想也想不明白的理论模型,交换彼此的代码寻找怎么都找不到的bug,在论文分享会上展示读过的论文,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擦出思想碰撞的火花。同时,作为班级的学习委员,我也习惯性地整理和分享学习资料,联系助教给大家安排答疑,通过学习互帮互助小组讨论和解答各自遇到的问题。

博一下学期时,两门选修课的编程作业和课程论文让我压力倍增,帮我度过那段艰难时期的是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讨论。记得有一次的编程作业,我们写出来的代码一直到交作业的那一刻,也没有顺利跑出结果,当时心情极其低落沉重。之后有同学和我们说,可能是初始值设定的问题。后来,我们发现果然如此!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在学习“三高”之余完成一篇课程论文则更让我感觉到任务沉重,但不论是在选题、计算方法,还是实证检验方面,朋友和老师都给了我很多的建议和支持,对数据处理十分熟悉的同学手把手教我学习SAS,老师们也耐心和详尽地解答我的每一个问题。在过去一年的学习中,我收获了专注研究的快乐,更懂得了交流分享的宝贵。

在这里,有温暖的责任

在学习之外,社工服务和志愿公益是我在五道口生活的重要内容。意想不到的挑战,一次次给了我成长和锻炼的机会。

我之前缺乏相关活动的经历,从研会体育部的干事,到生活部的负责人,从刚开始接手工作时的不熟悉,到圆满举办了一次次的活动。从开学系列的推送制作,到教师节的视频策划,从生活权益问卷的搜集和月报的整理,到融园菜品调研和座谈会……大家在校园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对我来说都是一份温暖的责任。

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举办期间,我作为志愿者承担了国际服务岗的相关工作,早出晚归、来回奔波中体会到了志愿工作的不易。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大型活动赛事的志愿服务,这段经历除了苦与累,更让我感受到了作为志愿者提供满意周到、专业高效的服务的成就感,我们也通过此次志愿活动展现了清华学子青春朝气的精神风貌。

图为李思扬(左一)参加服贸会志愿

响应清华“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号召,体育活动为我在五道口的生活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色彩。

其实体育是我从小的弱项,但是因为觉得打篮球很酷,所以跃跃欲试。从看球赛到自己走上球场,我也一直在突破自我限制,更通过篮球运动收获了成长与友谊。上学期,作为学院研会体育部的干事,我努力动员大家参加马杯女篮比赛,最后终于凑齐了一支队伍,大家齐心协力赢下了第一场比赛,见证了五道口女篮历史首胜。

图为李思扬(左二)参加马杯女篮比赛

回想我在五道口的这一年,有欢笑有泪水,有付出有收获,有同窗之间共同成长的默契和喜悦,遇到感觉压力好大的“艰难时刻”,我总以五道口“不怕苦,讲团结,敢为先,重贡献”的传统来激励自己,作为一名清华人和五道口人,需要有“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决心和抱负,我也期望自己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研精覃思,扬帆远航!

 

相关阅读

华夏教育时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华夏教育时报网或华夏教育时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华夏教育时报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华夏教育时报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华夏教育时报网或华夏教育时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kaibfmc.n@vip.sina.com。

新视觉·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