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LIFE
华夏教育时报 > 主页 > 滚动 >

老师,教学反思原来是这样写的!

2021-10-12 16:05 编辑:风中的自由 来源:华夏教育时报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分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分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

如何做好教学前反思?

在教前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如何做好教学前反思?

一要加强系统的理论学习。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困惑和迷惘,往往反映出理论的理解的浅陋和偏离,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剖析,才能寻根究源,使立体的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这是一个漫长的持续的学习与提高的过程。只有通过教师自我实践的反复反思和训练,才能得到和确认。

二要积极主动地向优秀典型学习。突出的典型形象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他们将活生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的范型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如果我们经常地利用适宜的机会,对他们的教学案例进行剖析,我们便会从这些具体教学活动中反思自己的差距,寻找到自己的突破口。

三要在科研活动中学会反思。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提出各自关注的问题,使课题研究成为教师生活和工作的组成部分。主动与其他教师共同分析,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共享,使大家的专业化水平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得到提高。

如何在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主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在教学时,要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在这样教学中进行反思才有意义。在教学中反思内容丰富多彩。

于永正老师教学中的反思一则――评价,值得供鉴。于永正老师说他班里有一个学习很好的孩子,这位学生第一次作业做得让他感到很满意,于是他便很认真地在这位学生的作业后面写道:“好样的!老师看了你的作业感到非常欣慰,希望你再接再厉,在班上起到火车头的作用!”于老师认为他的言语一定能激起这个孩子的信心。可是第二天,于老师问这位学生对自己的评语高兴吗,该生说不高兴,接着解释道老师对自己作业只感到欣慰。对此于老师开始对教学中的评价进行反思。回想起来,以前的那些评语中不知道“伤害了多少小幼苗”。

现在我们老师在教育学生时,语言是那么真诚,那么苦口婆心,那么掏肝掏肺,那么的富有寓言哲理。而孩子呢?明白我们的话的,或许会在短期内指导他们的行动;不明白的,有可能把好话当成坏话,把坏话当成好话,这样不是在误导孩子吗?于是于老师改变这种出力不讨好的现象,及时以学生为本,送他们所需,投他们所好。

在再给学生的评语中,他就写这样类似如下的简单评语“你真行!你真棒!太好了!”或者写上“加油!再努力!加把劲!”学生看了这样的鼓励语言,就知道自己作业做得怎么样。于永正老师不愧为时代一流名师。

怎样在教学后反思?

在教学后反思就是有批评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教后反思的集成品就是我们经常要做的教后记。写好教后记,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又一有效方法,它是我们老师的“备忘录”,又是来自教学一线的宝贵的教学档案材料。

一要及时记载。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人的暂时性记忆和持久性记忆都是有限的。老师的工作十分繁忙很容易产生遗忘,在组织学生学习某一内容后将收获、体会、教训等及时记载,就能避免出现“可能的遗忘”。实践证明,及时做好教后记,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艺术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要突出重点。我们要结合课改纲要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写,这样既可以使我们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同时又能够为我们进一步的理论探讨积累第一手的宝贵资料。

三要讲究方法。为了体现出直观、清晰、可读性较强的魅力,应做到语言精练和条理清楚。

四要归纳整理。教后记可分成功与失误两大类,这样查阅起来有目标,也是我们温故知新、总结提高的过程。

经验+反思=成长

教前、教中和教后反思三者是有联系,是辩证的:教前、教后都是为教中服务的,教前为教中准备了条件,教后为教中作了理论指导;同时教中也为教前提供案例,供教前反思选用,也为教后提供宝贵经验,供教后总结,不能把三者割裂开来。

如果处理好这三种关系,就会促使自己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如果处理不好或不去反思,即使他的教龄再长、教书再好,也只不过是机械的重复。

世界著名学者波斯纳说得好“经验+反思=成长”,因此必须倡导教学反思。

相关阅读

华夏教育时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华夏教育时报网或华夏教育时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华夏教育时报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华夏教育时报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华夏教育时报网或华夏教育时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kaibfmc.n@vip.sina.com。

新视觉·新媒体